这是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李录所著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的书摘。

文明与现代化

莫里斯把一个社会摄取能量和使用能量的能力分成四个方面:摄取能量的能力、社会组织的能力、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战争动员的能力。在塑造整个历史的过程里,人的动物本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莫里斯把它叫做莫里斯定律(Morris Theorem):“历史,就是懒惰、贪婪、又充满恐惧的人类,在寻求让生活更容易、安全、有效的方式时创造的,而人类对此毫无意识。”

从公元前14000年左右,到公元500年左右,西方一直领先东方。大约从公元541年左右,东方开始赶上西方,从此在1200多年里一直领先西方,直到1773年左右。但是从公元1800年以后,西方不仅追上了东方,而且率先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期,把东西方之间的差异扩大成对全球的统治。东方的社会发展指数也从20世纪开始起飞,今天虽然仍然大大落后于西方,但是已经显示出能够追上西方的迹象,

我把文明定义为人类利用自身与环境中的资源在生存发展中所创造出来的全部成果,意在计量人类和其最接近的动物祖先之间拉开的距离。人类的文明史既是汲取使用能量的经济史,又是组织社会单元的政治史,经济与政治交互作用,造成了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复杂的文明。

农业文明的社会发展存在天花板,因为农业文明有一个天生不足的瓶颈。农作物产生于光合作用,牲畜也要消耗植物,动物产出的热量和消耗的植物能量比例是10:1,所以最终光合作用能够产生的能量上限受制于土地面积和土地的单位产出,在这两者都有上限的情况下,自然资源也就有了上限。马尔萨斯陷阱却在无意间成为了对农业文明时代最好的历史总结。

人类就本性而言情感上追求结果平等,理性上追求机会平等。人对于结果的平等,永远抱有既不能实现,也不能放弃的梦想,但是人真正能够接受的却是机会的平等。所以凡是能够创造机会平等的制度,都是最伟大的制度创新。

3.0科技文明诞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大西洋经济的形成,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几乎无政府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自由市场经济。这种经济体制和以往任何文明、国家所诞生的经济体制都截然不同,因为私人资本在其中所起的核心作用,及有限政府的保障作用:保障私人财富、私人资本以及自由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而中国政权一直要对付外来游牧民族的侵略,每到财政出现问题的时候,商业阶层就成为政府的提款机,商业活动总是为国家政权的存在和目标而服务,而不是与此正相反的大西洋经济模式。

英国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发现,当进行社会分工和交换的时候,最终创造出来的价值反而更高。他的定律说明社会分工、社会交换会创造出利益,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贸易从古至今都是财富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

现代化就是当现代科技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所产生的经济无限累进增长的现象。

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进化、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机制,现代科技的介入使得这一过程异常迅猛。这样在相互竞争的不同市场之间,最大的市场最终会成为唯一的市场,任何人、企业、社会、国家,离开这个最大的市场之后就会不断落后,并最终被迫加入。一个国家增加实力最好的方法是放弃自己的关税壁垒,加入到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自由市场体系里去;反之,闭关锁国就会导致相对落后。这就是3.0文明的铁律。

中国未来几十年在经济上最核心的变化将是从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转变为以政府为辅助的全面自由市场经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有五伦,君臣、父子、夫妻、朋友、长幼。五伦的文化中,各有自己的道德准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基本讲的是熟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中国的文化是人情文化。中国文化对熟人之间的关系有一整套规则,人人都遵守,但在陌生人之间却没有。中国文化需要提出第六伦的概念来定义陌生人之间的关系,以第六伦的伦理道德理念重塑诚信社会的基础,并与前五伦的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陌生人之间以诚实作为基本的道德根基是可以做到的,同时还会带来很多的好处。

科技文明对文化演进要求的另一个方面是关于个人的地位。传统社会以家庭为单位,个人修养更多强调牺牲、奉献。科举制也让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兴趣集中在狭小的考试范围内。科技文明时代,创新能力成为成功的第一要素。创新是个性的延伸。所以,未来文化中将更重视个性主义(individualism),更加尊重个人之间的不同,鼓励个性的发展,以此加速创新。

农业文明是短缺经济,存在马尔萨斯陷阱,社会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口总会周期性地非自然死亡。个人的命运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他从属于哪一团体,那个团体在生存竞争中的成败如何,所以美好社会是美好人生的必要前提,美好人生必须要在美好社会中实现。科技文明的本质是富足文明,经济的复利增长最终能够解决所有人的生存问题。不仅如此,科技文明的基础是以知识交换为基础的1+1>4。创新需要个人的能动性,个人是科技文明的重要参与元素、动力源及最终目标。因此在科技文明时代,美好人生取代美好社会成为政治目标中最重要的考量。

从集体中心向个体中心转化正是3.0文明时代对政治演进的核心要求。在现代社会中,任何可持续的政治体制可能都需要把个人放在和集体同等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位置上。

宪政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历史上成功的宪政民主国家通常是宪政先于民主,财产权、经济自由早于选举权、政治自由。就英、美实践来看,公民政治参与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扩大。选举权的平等是从资格平等开始逐步开放的,到了最后,当西方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几乎人人都成为中产阶级、都受到基本教育后,才变成了成年人一人一票,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充分民主的情况下,民意政治更能代表局部、短期利益,而常常与整个社会的整体、长期利益相矛盾。金钱在选举过程中的腐化作用更是雪上加霜。矛盾不可调和时会让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长期政策近于瘫痪(比如今天的美国国会)。

从思想源泉上看,中国传统政治大体是儒、道、法三家混杂,儒家重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法家重赏罚执行,道家调整政府与社会、官家与民间的利益均衡。三种政治文化传统的结合、度量的把握正是中国政治的最高境界。而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要一支的墨家,因其对个人价值的尊崇,对和平、兼爱、正义的坚持,对逻辑思维、朴素科学精神的探索,极有可能在科技文明时代成为和儒家思想同样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想源泉。

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用个人能力取代血缘关系来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现代政党制度从体制上解决了最高皇权依靠单一家庭血缘继承的问题,使最高领导可以在较大的人群中择贤而选。在组织集体力量方面,现代政党对成员的控制力比传统的儒、法结合对士大夫官吏的控制更进一步。

科举制仍不失为2.0文明时代最伟大的制度创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长久的历史中维系一个人口众多、土地广阔、社会相对稳定的国家,科举制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今天的中国政治仍然受科举制影响,政治权力的资格观念依然深入人心,从这一观念出发有可能逐步演化出现代性的制度安排。

未来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可能更符合中国文化传统,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成为需要赢得的资格。比如,一种可能的方式是职位越高,资格要求也越高,选举人及被选举人越少,层层递进。

从实践上,日本、韩国尽管深受美国影响,仍表现出强烈的东亚文化痕迹,而李光耀在新加坡卓有成效的实践更有可能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样本。

完成这一系列改革后,在中国社会中将出现经济、政治两个对全民开放、机会均等的上升通道,大量社会人才进入市场经济领域,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同时也有大量有公益精神的人才流入政府,通过资格选举制,选贤任能,在宪法限定下,精英治国。

如果说2.0农业文明时代的核心诉求是土地,在我看来,3.0科技文明的核心诉求就是市场的大小。

二战胜利后,美国通过建立一系列世界性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等构建了一个全球市场的严密体系,并始终牢牢把握着这个全球市场的规则制定权、市场准入权和制裁清除权。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让战后的欧洲盟国迅速成为这一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战败国德国、日本同样通过修改宪法将它们纳入这一体系,并通过一系列军事盟约,例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日和美韩军事联盟等,在全球建起一整套军事基地网络,用以保护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市场的运输和原材料供给安全。作为这一秩序的缔造者,美国一直拥有对全球市场的规则制定权、市场准入权和制裁清除权,并承担保护这一全球市场的主要军事和经济成本。这是美国秩序的核心。

美国还建立并推广了一系列的意识形态,也就是它的软实力。美国的意识形态包括提倡自由、民主、人权、宪政、法治,自由市场、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理念。

中国实际上是一个特例,它和美国实行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但又几乎完全融入了美国秩序下的全球市场。但是现在,美国几乎所有派别在对华政策上都认为现有的世贸组织(WTO)已经完全和中国现实不相容了。

3.0科技文明的铁律是最大的市场最终会成为唯一市场。美国给予的市场准入权其实决定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繁荣或贫穷的程度。因为除了美国主导的这个唯一的高效率市场,其他独立运行的市场相较之下都效率低下,竞争力不足。

美国在历史上自身比较强大的时候主要靠软实力来维持秩序,虽然软实力的包装下永远有其硬实力的坚核。但是当它变得不太自信时,就会抛开面子,赤裸裸地诉诸硬实力。特朗普上台以后的很多行为实际上是抛开了传统的美国意识形态,回归到权力实质。

中国和美国

美国在对华关系的态度方面,大概分成以下四个派别。一直到前几年,比较主流的派别是接触派(Engagement),他们认为中国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对美国和整个国际社会都是好事,且经济的自由化必然会逐渐引入政治的自由化,中国会慢慢地变得更像美国,也即美国的“软实力”会对中国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主张这一派别的人基本上具有美国一贯的新教理想主义色彩。与接触派对应的是对华鹰派,他们认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和美国的意识形态永远无法兼容,而且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中国对美国从竞争对手变成了潜在的敌人。第三个派别是务实派,大部分是商人,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为美国的公司创造了很多商业机会。因为中美两国都是核武器大国,应该让中国进入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中,从而避免核战争。同时在一些全球问题上主张获取中国的合作和支持,例如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核武器扩散、气候变化和伊斯兰极端恐怖组织等。最后一个派别就是支持特朗普上台的民粹派,主要由美国的中、下层阶级组成,在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他们非但没有享受到好处,还成为了牺牲品,例如失业、产业空心化等等。

基本上大家都越来越认为让中国加入WTO是一个错误,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成了美国秩序面对的最大挑战。

美国一直缺少真正的“知华派”,很少人能从“同情的理解”出发,真正全面客观地,从长期、动态的角度来了解中国。相对而言,中国对美国的了解则更深刻一些。

如果美国真的实行鹰派所主导的脱钩政策(Decoupling),也将面临很大阻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将造成巨大的商业损失,甚至会把美国和全球都拉入到经济衰退的境地中。

鹰派需要中国的“配合”,进一步激化中美矛盾才有可能长期推行脱钩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最近美国对华为的围猎,这是深思熟虑以后选择的精准目标。因为只有把中美关系推向敌对或准战争状态,中国退出国际市场造成的巨大损失和经济裂痕才会被民众所忽略。其他如台湾、香港、西藏、南海等问题都可以成为中美对抗的导火索。

如果实现现代化、进入3.0科技文明仍然是中国的主要目标,那么实际上选择的空间并不大。首先中国要避免犯一些重大的错误。第一个可能的错误是和美国鹰派针锋相对地斗争,造成无意间的合作,像俄罗斯一样成为现有美国秩序下的挑战者。第二个可能的错误是在经济政策上走向民粹主义,政府对外资实施更多干预和排斥,技术上不论好坏都以民族企业为首选,进行封闭式的自力更生。

因此我们下意识都还在用2.0文明的方式思考,仍然把2.0文明时代的目标当成3.0文明时代的目标。

要想成为世界秩序的竞争者,不但内部要强大,还要有一套让国际社会大部分人接受的意识形态,以“中国故事”目前在全球主流文化的接受程度来看,中国暂时还不具备这种软实力。

正因如此,美国秩序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从来没有统一的硬性约束,基本尊重每个国家自己的选择,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权,在联合国都是平等的,政治上也没有天然的对中国的歧视。如果中国能够把握好这样的机会,在不挑战且尊重现有国际市场准则的前提下,经济上进一步起飞的空间仍然非常大,并不一定要走向“修昔底德陷阱”。

在新型的大国关系中,要脱离“修昔底德陷阱”,需避免正面挑战美国,尊重美国作为3.0文明时代国际秩序的主导者,遵守目前的国际规则。另外在国内经济方面,要更加开放,让经济更加市场化、国际化,逐渐改革国企,从“管资产”到“管资本”,让国企真正市场化,迅速扩大内需,让中国市场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多利益。同时在国际关系上,中国应该承担更多维护国际市场的成本,与其占全球GDP 15%的地位相称,并尽量通过支持美国主导的国际组织,分担应承受的成本。

中国目前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了国际上的“修昔底德陷阱”,还有国内经济的“中产阶级陷阱”。解决国内的问题必须要靠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就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问题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让中国在发展的陷阱里打转。中国要想发展,绝对离不开美国秩序下的全球国际市场。

然而,和平、合作并不等于没有竞争。客观来说,今天东西方关系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不仅美国,整个西方对于中国的崛起仍抱有深深的不安,东西方仍抱有相互的不信任。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不安、怀疑也有可能恶化为全面敌意、冲突、对抗。

况且,中国自己也走过闭关锁国的道路,很明白这条路走不通,以中国人的聪明,断不会走这条回头路。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的经济、政治制度是转型期的制度。中国有可能在今后的几十年上移中,实现全面的自由市场经济,并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结合科举制与宪政民主制的政治制度。当中国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完成这个现代化的过程以后,中国的很多实践也会给西方社会提供很多非常有益的建议。

从中国的角度看,今后几十年,中国正处于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最佳机遇期,争取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佳国际环境,应该是中国当前及今后几十年最大的国家利益。如果是这样,中国的国际政策应致力于维护国际自由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尽量避免与他国,尤其是经济大国的直接冲突,积极参与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国际合作。在国际冲突中,无论有何收获,相较于获得实现现代化的最佳国际环境,都显得微不足道。

只要不发生彻底的闭关锁国,或者像苏联一样另行建立一个封闭的、没有西方发达国家参与的小型国际市场,所有的争端、冲突、对抗最终都可以和解。

在面对国际挑战时,中国最重要的对策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市场经济,坚持不离开国际共同市场。 因为共同的利益,因为3.0文明的铁律,因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因为历史提供的经验教训,使得东西方之间的不同、冲突、误解更可能是局部性的、短暂的、可控的,不会是长期的。而东西方之间的信任、合作、共同利益、发展,会成为本世纪下面几十年最大的主流。

中国的未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让中国人真切地观察到美国的成功,也即西方成功的一个典范。在中国实行开放政策的时候,美国相对来说还非常自信、胸怀宽广,愿意帮助中国。美国愿意帮助中国,首先是因为两者同为反对苏联的盟友,其次美国还带有一种传教士般的热情,想引领中国走入现代化,这也是美国一贯以来的历史。另外,当时的世界大环境比较和平,美国的消费也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助力,世界处于大规模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加入了WTO等等。

首先,现代文明的本质并非政治制度,而是自由市场经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独特政治经济体系,也被一些学者称为“三合一市场机制”。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又通过组织市场经济的独特方式将这一历史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所谓“三合一市场机制”,就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中央政府制定战略,提供资源支持,调节经济周期——这一点和美国联邦政府相似。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更像是企业行为,这些“公司式地方政府”为真正的商业公司提供总部式服务。地方政府竭尽所能帮助公司在当地落脚并取得成功。公司只需要牢牢抓住市场机遇。作为交换,公司大量雇佣本土劳工,贡献GDP,并向地方政府支付税收,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更像是支付租金,因为相当于租用了一个现成的公司总部。与此同时,不同的地方政府相互竞争,为商业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中央政府一起促成了经济的长期增长。

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和最大的工业国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没有达到9%的增速来适应这么多的产出。

全球化的结果之一是,那些原本发达的工业大国正在失去其工业上的优势基础。而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带来的好处又集中地过度分配给了科技与金融领域中的精英们,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于是反全球化运动和各种民粹主义政治运动开始聚集力量。

在发展经济学中,刘易斯拐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工业化早期,农村的剩余劳动人口不断被吸引到城市工业中,但是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从过剩变到短缺——这个拐点就被称为刘易斯拐点。

在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前,也即早期城镇工业化过程中,资本拥有绝对的掌控力,劳工一般很难有定价权和讨价还价的能力,但是因为农村里有很多剩余人口,找工作的人很多,企业自然就会剥削工人。过了刘易斯拐点之后,进入到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这时候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对生产设备的投资以提高产出,同时迎合满足雇员的需求,增加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和生产设备等等。在这个时期,因为劳动人口已经开始短缺,经济发展会导致工资水平不断上升,工资上升又引起消费水平上升,储蓄水平和投资水平也会上升,这样公司的利润也会上升,形成了一个互相作用、向上的正向循环。这个阶段中,几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会形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消费社会,整个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这个阶段也被称为黄金时代。

如果这种情况在本国大规模发生,本国投资就会减少,本国的劳工,尤其是那些低技能劳工的工资水平会停止上升甚至下降。这一阶段,经济仍然在发展,但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对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已经不再均衡。劳工需要靠自己生存。那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比如科学技术、金融、国际市场类的工作回报会很高,资本的海外回报也会很高。但是社会的总体工资水平会停滞不前,国内投资机会大大减少。美籍经济学家辜朝明(Richard Koo)先生称这一阶段为后刘易斯拐点的被追赶阶段。

进入到后刘易斯拐点的成熟阶段以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消费,处在市场前沿的私人部门企业家更能把握市场瞬息万变的商机。此时依靠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投资就开始和私营部门的投资互相冲突、互相竞争资源。但是因为政府的惯性比较强,所以常常当经济发展阶段发生变化时,政策的执行仍然停留在上一个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中。比如说,在今天的西方,宏观政策还是主要依靠在黄金时代比较有效的货币政策,但从实际的结果来看,这些政策有效性很低,以至于到今天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和日本在货币超发、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还仍然很低,经济增长仍然极其缓慢。当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进入到后刘易斯拐点的成熟阶段后,政府的财政政策还是很强势,政府对货币政策的使用仍然相对较弱。

价值投资

资产管理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它和其他服务业相比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和其他的服务行业不一样?第一点,这个行业里的用户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不知道、无法判断产品的好坏。正是因为没有办法判断(产品和服务的优劣),所以绝大部分理论都和屁股决定脑袋有关。另外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这个行业总体来说报酬高于其他几乎所有行业,也常常脱离对客户财富增长的贡献,实际上真正为客户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产品很多时候只是为从业人员自己提供了很高的回报。

第一,把对真知、智慧的追求当作是自己的道德责任,要有意识地杜绝一切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第二,要真正建立起受托人责任(Fiduciary Duty)的意识。什么是受托人责任?客户给你的每一分钱,你都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父母辛勤劳动、勤俭节省、积攒了一辈子、交到你手上去打理的钱。钱虽然不多,但是汇聚了这一家人一生的辛苦节俭所得。如果把客户的每一分钱都当作自己的父母节俭一生省下来让你打理的钱,你就开始能够理解什么叫受托人责任。

通货膨胀和GDP的增长是解释现金和股票表现差异的最根本原因。

整个经济里的钱要想去增长,就要提前增量;要想实现实体经济增长,就要提前投资。这个时间差,就使得通货膨胀成为一个几乎和GDP持续增长伴生的现象。你首先要投资,这些投资变成存货、半成品,然后再变成成品。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先把钱放进去。所以你先放的这笔钱,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当时这个经济里货物、服务的总量。于是这个时间差就造成了通货膨胀和GDP持续增长伴生的现象。

股票是什么?第一,股票不仅仅是可以买卖的证券,实际上代表的是对公司所有权的证书,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第二,理解市场是什么。在价值投资人看来,市场的存在只是为你而服务的。能够给你提供机会,让你去购买所有权,也会给你个机会,在你很多年之后需要钱的时候,能够把它出让,变成现金。所以市场的存在是为你而服务的。这个市场从来都不能告诉你,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它只能告诉你的只是价格是什么。第三,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而预测得到的结果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只能是从零到接近一百。那么当我们做判断的时候,就必须要预留很大的空间,叫安全边际。第四,巴菲特经过自己50年的实践增加了一个概念:投资人可以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能够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获得比几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对公司未来长期的表现,做出比所有其他人更准确的判断。在这个圈子里面就是自己的独特能力。能力圈概念最重要的就是边界。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的能力。如果你有一个观点,你必须要能够告诉我这个观点不成立的条件,这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观点。

市场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市场存在的目的就是发现人性的弱点。你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有真正弄明白,你身上有什么样的心理、生理弱点,一定会在市场的某一种状态下曝露。

可持续的东西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你得到的东西在所有其他人看来,都是你应得的东西,这就可持续了。

我们看到过去这二十几年里,当中国真正地开始走入3.0文明本质的时候,它的表现几乎和美国是一样的,形态也是一模一样的,虽然我们的速度要快一些。虽然上指和深指过去25年涨了15倍,年化回报率12%。中国的特殊性并没有表现在3.0文明的本质上,中国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不同,它的政治制度安排也有所不同。

但股市还有另一个非常奇妙的功用——正向循环的机制。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参与,越来越多的公司被吸引进入股市,这些公司如果处在一个长期上升的经济中,通过股市融资就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多产品、更多的价值,让人们获得更多的财富,人们有了更多财富就会产生更多的消费,这就形成了经济中正向的循环机制。

只要给足够的时间,全部投机者无论赚钱还是亏钱,加在一起的结果是零,因为这些投机的股市参与者短期内的行为不会对经济、对公司本身利润的增长产生任何影响。

资管行业存在的一个很大的根基,就是因为无知税的存在。大批的人能在这个行业里存活下来,主要是靠信息剥削。

投机的所有策略到最后都做不大,也没有长期业绩。凡是能够做大、有长期业绩的,基本上都是投资者。

这是一个优秀投资人的必备品性:你要有极度的耐心,机会没来的时候就只是认真学习,但是机会到来的时候,又有强烈的果决心和行动能力。

第一,别忘了你的备选(alternative)就是现金。现金也可以是基本面研究分析的结果。当你没有发现更好的机会成本的时候,现金是个不错的选择,肯定比你乱花钱去投机强。

第二,如果一个市场的股权能够大致反映经济的整体状况,那么指数投资还是很有用的。

但是总的来说,个人投资者最忌讳的就是被市场诱惑,像牛顿那样,在市场非常炙热的时候进去,又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出来。不去参与投机是最基本的原则,只要你做到这点,而且只去投资你懂的东西,不懂的东西不做,基本上不会亏钱。

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交易理论、说法其实都是杂音。为什么叫杂音呢,因为投机最终的净结果是零。

市场之所以需要投资人,是因为投资人是真正能够给证券定价的人。如果市场缺乏定价的机制,就会对整个融资造成扭曲。被动投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做定价。需要什么比例的投资人在市场里,才能够让市场比较有效?这是现在成熟市场面临的问题。美国今天股指的大概比例,还没有完全高到影响定价的程度。

我曾经有一个原则,如果在某个价格我不打算买,我就可以卖。

所以这种时候我就有另一番考虑。首先,我要考虑卖了之后是否有机会再买回来;其次,还要交巨额的税金(资本利得税),这些应缴的税其实相当于你从政府那里拿的免息借款,只要不卖,这个免息杠杆就一直在,税率可能在30%,甚至高达40-50%,你可以用40-50%的免息资金增强你的投资,不会收到催款电话,也没有还款期限。